仅学习机一个应用方向就有这么好的市场表现,也难怪众多企业对大模型都非常“动心”。
虽然市场前景看似光明,但教育大模型在商业化应用中仍会遇到挑战。
目前,除了网易有道虚拟人口语私教等少量软件产品,教育大模型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面向C端消费市场的硬件产品。而当众多企业都在推出学习硬件时,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也不免会出现。
据咨询公司Frost & Sullivan预计,到2025年,国内学习机出货量将达726万台,以满足井喷的需求;但企业们提供了足够的产品,却更加剧了家长们的“选择困难症”。
“步步高、小度、讯飞、学而思、作业帮等等,市场学习机产品我都看了一遍,从售价、助学资源、亮点功能多个维度去对比哪款性价比更高。但是,因为本身对科技产品不是很熟悉,对各家宣传的功能没有概念,仅是凭借功能介绍去筛选依然很困难。”北京一位学生家长李女士说道。
在消费者眼中,市场上的学习机产品同质化,主要还是聚焦在优质内容、AI、护眼等产品功能方面;但对众多做AI学习产品的公司来说,最大的竞争还体现在渠道同质化上。
如步步高、读书郎等传统学习硬件企业在线下的竞争比较激烈;而科技公司、智能学习公司、在线教育公司在线上渠道直接“正面交锋”,如科大讯飞、小度、网易有道、好未来、作业帮等。同质化渠道就会衍生出高投放、高退货率、渠道乱价等多种问题,给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和挑战。
在产品与渠道等同质化竞争因素下,投入自研大模型的企业也显示出了“几家欢喜几家愁”的不同境遇。
据8月科大讯飞(02230)发布的2023财年上半年度报告,公司上半年教育领域产品收入为24.21亿元,同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长4.0%。其中,教育产品服务上半年收入为22.9亿元,同比上一财年同期增长3.6%。
科大讯飞称“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后,2023年5月-6月,公司C端硬件GMV(商品交易总额)创历史新高,同比翻倍增长。其中,搭载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讯飞AI学习机GMV在5月和6月分别增长136%和217%。”
10月26日,好未来(TAL.US)公布其截至2023年8月31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,净收入从上年同期的2.94亿美元上升到本季的4.12亿美元,同比涨幅为40.1%;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为3790.2万美元,上年同期归属于好未来的净亏损为78.7万美元。
但同样也“加注”搭载大模型AI学习机的读书郎则没那么“欢喜”。据读书郎(2385.HK)半年报显示,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.26亿元,同比下降51.5%;其中,学生个人平板业务和可穿戴产品业务收入齐下降,学生个人平板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4.8%至1.04亿元。
读书郎也“毫不避讳”地在上述两个产品业务收入减少的原因中提到了“其他行业的企业加入教育电子行业,使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剧”。
不仅“行业内卷”,对企业来说自研大模型也是一个“卷自己”的过程,几乎等同于一桩费钱、费时、费力,还不能保证稳赚不赔的生意。
网易有道CEO周枫就曾说道:“做大模型最大的挑战是成本,现在的成本还是偏贵的。如有道翻译大模型内部版本,就比原来的翻译贵20倍。成本只能通过在工程上不停地努力,与合作伙伴不停地创新才能够去降低。”
但尽管成本“高昂”,还未必能获得更高的收入,众多玩家仍然坚持重金自研,这又是为什么?
第一,教育大模型确实具备高价值。诚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所说,“大语言模型是支撑智能教育的最新技术手段,值得持续的关注。”
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,也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根本性影响。他曾分享说:“聪明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创造的智能机器去培养更聪明的人,这样他们就能创造更聪明的智能机器。这是一个健康的循环,也是人类的进步。”
第二,企业也需要跟上创新趋势、避免被落下。在周枫看来,持续创新可能形成竞争优势,但是原地不动最多半年任何公司都不会再有先发优势。“大模型研发就是需要团队不停止努力,如果有人能够训练出真正有壁垒的模型,就会形成竞争优势,至于能不能成为长久的优势我们也在观察趋势。”
第三,教育大模型仍未有“最优解”,是需要自己做的根本原因。“有道非常关注这一技术趋势,我们认为大模型非常重要,一开始就定下来要做大模型在智能学习方面的应用。但是我们找了一圈,把所有公司都聊了一遍,发现没有适合的解决方案,所以决定自己去做了。”周枫曾表达过这样的无奈,但同时他亦表示,“有道非常拥抱开源,如果哪一天开源项目很成熟,我们一定会用”。
由此来看,因为教育具有“复杂性”,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大模型似乎也很难完全标准化,因此许多公司选择自研;同时,他们当然也希望乘上“大模型的东风”,为品牌未来发展塑造想象力,为企业追求更高收益。
但归根结底,业界仍需警惕“大模型泡沫”,尤其是对营收增长放缓的的企业来说,更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成本来自研大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