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现有研发成果,进化智能针对其瞄准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旨在解决的需求痛点,构建了从数据收集、分析、筛选,到数据标注、模型设计和训练等整个流程的算法和技术框架,包括图像智能筛选、图像自动标注、特征分解、出图编译器,以及底层文生图模型等。
李嘉翔告诉36氪:“要保证图像生成可控性和出图效果,例如图像的精准性、细节丰富度、光影的合理性等,达到可商用标准,准确抽象设计师能力和通过文生图模型稳定转译、高质量表达,缺一不可。”因此,在这个过程中,设计和技术团队的协作,以及公司与产业端的合作至关重要。
一方面,需要将设计师的审美、设计理解和设计推理抽象到数理逻辑层面,用可量化的标准定义人的能力,并将其固化在自动化流程和底层模型中;另一方面,需要在真实场景中与产业客户共同优化上述抽象过程和定义标准,同时校验模型效果,对模型进行迭代。
从目前的模型表现来看,李嘉翔表示,从语义理解、元素融合、材质表现、造型能力、创意表达等多个维度,DesignGPT都不逊色于市面主流厂商的生成效果;同时其在易用性、输出结果稳定性、精准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。
通过进化智能的演示,36氪发现,在易用性方面,仅需要输入关键词而无需其他赘述,其模型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产品设计图。具体到营销侧的应用场景中,客户只需上传十数张不同角度的产品图,进化智能就能对新产品进行精准的模型训练,并基于此,根据提示词生成特定产品的宣传图,而并非采用抠图、垫背景的形式。
在图像生成的精确性方面,进化智能的特色是能满足客户对于细节修改的需求。具体到设计场景中,比如运动鞋需要拓展新的配色方案,用户可以选择只更换鞋带等具体部位的颜色生成效果。
但同时,李嘉翔也坦言,目前DesignGPT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还有待加强,比如图像中的文字生成和修改,同时在光影等效果方面还有提升空间。据透露,团队会持续投入研发,目前正在训练新版本模型,目的就是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。
“训练设计领域的AI模型就像培养设计师一样,目标是让AI有能力解决设计领域的复杂问题,”李嘉翔告诉36氪,“要让AI学会设计,需要教会AI理解设计的核心。设计不仅是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学科,更多的是从解决问题到重新定义问题的转变。这意味着,AI不仅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,还要能够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,以及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。”
市场方面,据介绍,公司目前已累计服务数十家企业,并在近两个月陆续开始与多个行业的头部客户正式签单;在设计侧,应用DesignGPT设计的消费品即将投产,首批AI设计的产品将很快在市场上接受检验;营销侧,进化智能在早期与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共创的案例之一是,为「玛莎拉蒂」的新车型定制了专属模型,用于生成营销图,辅助其推广宣传。
关于中小企业是否可负担的问题,李嘉翔表示,以营销场景为例,相较于高端视觉摄影工作室5万到50万不等的价格和对应的交付周期、沟通成本,AI出图的性价比够高,同时随着客户数增加,模型研发成本也呈边际递减。
谈及AI是否会取代设计师,李嘉翔给出了否定的回答:“尽管AI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,但真正的创新设计还需要人类的直觉和情感。”他认为,未来的设计是人机协同,AI不仅可以参与到设计中,更可能成为创新设计的重要推动力。